翻开中国书法史,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——书法家高龄长寿者甚多。著名的欧、颜、柳、赵四大书法家,欧阳询享年85岁,颜真卿寿至76岁(被逼迫自杀),柳公权高寿至88岁,赵孟頫活到68岁。再如隋代智永活了近百岁;唐代虞世南89岁;五代杨凝式82岁;明代文征明90岁,董其昌82岁;近代吴昌硕83岁,齐白石94岁;现代书家郭沫若90岁,张大千84岁,黄宾虹93岁,沈尹默88岁,林散之87岁,启功93岁,孙墨佛年逾百岁。
书法与中医养生有很大渊源。书法与养生的关系,详剖其由,深达其源,即书法之事,内涵“精、气、神”,外敛“欲、浮、邪”。习书则合于“精神内守”“志闲少欲”之因,自有“心安不惧,形劳不倦,气从以顺,病安从来”之果,与《黄帝内经》中提到的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高度契合。
笔者从事书法临创三十余年,切身感受到书法与生活工作的重要与可贵。单就养生而言,其益处多多,概括为下:
当代社会,工作节奏快、压力大,很容易产生压抑和紧张情绪。长期生活在这种情绪中无疑会造成各种不良后果,必须寻找缓解压力方法,找到最佳释放途径。书法则是最为有效的一项——心情低潮时大笔一挥,心思浮躁时小楷落纸,一笔一划,让心思沉淀,让心灵静放,工作的烦恼和负面情绪都在刚柔并济的笔尖中渐渐消散。
何来如此神效?因为养生讲究“留根动桩、臂摇方圆”,而书法就是在练习过程中,从始至终要求双脚不得脱离地根,控制自己的意念,灵活自如地运用指、腕、肘、臂、肩、腰、腿全身各部位协调动作,将天地方圆之间的大景色,写在案纸这块小方圆上。
有人说练书法就是练气功,是一种讲究脑体合一,练气、养气和用气的功夫。气功注重调身(姿势)、调息(呼吸)、调心(意念),讲究松紧自然,虚实有度,意气相随。书法亦然——讲究用笔、结字,创作注重情感、意象和境界。要写出气势和神韵,既要会用力,又要会用气,才能写出有功力的作品。
书法习练本身就是一个自始至终的练气过程。在书写前准备时就要放松体态,调节呼吸,纳新气,吐浊气,平静呼吸。在书写的过程中亦是行正气、驱邪气,调理阴阳五行之气。随着书写节奏的变化,轻重缓急跃然纸上,亦自然地对人体气机进行着调节,使体内阴阳得以平衡,五行得以正常循行,肺得以宣发肃降,脾胃得以升清降浊,心肾得以相交相济,脏腑经络得以正常运行。
写字如做人。“字如其人”“见字如面”“笔迹如心迹”等说法由来已久。写字不仅能够反映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,还能表达其内心真实的情感。书写出来的字就像是从心灵深处涌出的音符,是鲜活的,有温度、有情感的。我们联想起身边朋友或同事,那些能写手好字的人,大多才华出众,常被人夸作“才子”“才女”,而这样的才气,通过练习书法很容易实现。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写一手好字,多一项技能,多一份才气,从而获得自信,实现自我。这样的你,与领导相处会更加从容自若,在同事面前会越发充满活力。而从容自若、充满活力,恰恰是当下健康的重要标志。
书法,是一门具有强烈抒情性质的艺术。而练习书法则是一种崇尚经典文化的修行,要广为汲取古典诗词、文学、历史、美学等文化养分,不断提高文化素养,积淀文化精华。当素养到达一定水准后,你就能领会楷书的端正稳重、气象浑穆,行书的行文流畅、灵活多变,隶书的方劲古朴、斩钉截铁,草书的点画飞动、气势磅礴;你会发现书法世界的美好,一种如累累贯珠、连绵不断的气脉,一种急管繁弦、轻歌曼舞、抑扬顿挫、喜怒哀乐的妙境;你就能读懂王羲之《兰亭序》的清丽妍畅、不激不厉,苏轼《寒食帖》的挟大海之风涛、如怒龙之喷浪。
总之,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是有病疗疾、无病养生的良方。书法通过气机的调节、意念的运用和情志的驾驭,实现人体精、气、神的自我调节和完善,达到恬淡虚无、精神内守、积精全神的境界。书法对于养生的意义应该得到更多人的认识,其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。
(原载于《银潮》 2019年第2期 )